清明,中國傳統(tǒng)二十四節(jié)氣中的第五個?!稓q時百問》解釋說:“萬物生長此時,皆清潔而明凈,故謂之清明?!薄痘茨献印ぬ煳挠枴穭t解釋道:“春分后十五日,斗指乙為清明?!鼻迕骷仁莻€節(jié)令,也是個節(jié)日。作為節(jié)氣,它萬物皆顯,氣清景明,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機,令人陶然;作為節(jié)日,它是緬懷先輩、祭奠故人的日子,讓人傷懷。
如果說是驚蟄叩開了春天的大門,是雨水喚醒了沉睡的山川,是春分染綠了荒蕪的原野,那么清明則是蓬勃起了整個春天。清明到來,伴隨著雙飛紫燕與舞動的風箏,讓春的訊息御風萬里,翩然而至。氣溫與地溫俱升,氣候與物候相合,花發(fā)南枝,冰消北岸,桃花勝火,柳絲如煙。清明用它神奇的畫筆,調和出五彩繽紛的顏色,把山川萬物描繪得柳綠花紅,涂滿春天的景色。
清明時節(jié),往往會有一場雨。不然,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”的詩句,怎么能一誦千年?這場雨,細如絲、悄無聲,卻貴如油、潤萬物。無論地里的莊稼還是路邊的花草,都望穿雙眼等待著這場神奇的甘露。這是一場多情的雨,“東風催下清明雨,鶯老花殘又一春”。它浸綠了嫩苗,染紅了桃花,洗滌了塵埃,明澈了天空,也讓“路上行人欲斷魂”。不知是古人的預測超凡,還是上天有意安排了個潮濕的季節(jié)來配合人們潮濕的心情——這場清明雨,仿佛是思親的淚,將世人濃濃的親情融入其中,傾吐著無盡的哀思和悲慟。因為有了這場雨,愈發(fā)顯出清明這個節(jié)日淡淡悲涼和絲絲憶念的味道?!皹溆o而風不止,子欲養(yǎng)而親不待”;思親想親不見親蝶夢相親,話在語在人不在音容宛在……細雨霏霏里,淚眼蒙眬中,親人生前的點點滴滴、先賢感動天地的故事,一幕幕地浮現(xiàn);長輩的教誨和先賢的遺志,一字一句在耳邊回響。在追思中喚起切切真情,賦予這個特別的節(jié)日以深厚的意蘊。是清明,成全了這場雨;是這場雨,襯托出一個別樣的清明。
清明是一曲古老的歌謠。它從古老的《詩經》起源,在風雅頌中傳唱,與唐詩宋詞合拍,踩著歲月的琴弦,一路傳承華夏文明遠古習俗和禮儀之邦的孝道文化,奏響生生不息的旋律。“燕子來時春社,梨花落后清明”,這是清明節(jié)氣的“文化密碼”;“白下有山皆繞郭,清明無客不思家”,“素衣莫起風塵嘆,猶及清明可到家”,這是游子纏綿的鄉(xiāng)愁;“佳節(jié)清明桃李笑,野田荒冢只生愁”,這是清明節(jié)不盡的哀思;“子推言避世,山火遂焚身。四海同寒食,千秋為一人?!边@是清明寒食的傳說和一個流芳百世的感人故事……
當然,清明不光有悲愁與哀思,作為一個時令,它也是踏青春游的最佳時節(jié)。清明用它充滿活力的手臂,拂去殘冬的壓抑,掀開春華的扉頁。萬木復蘇,花兒綻放,盎然生機涌入眼簾?!袄婊L起正清明,游子尋春半出城”,此時的天氣,不冷不熱,不濕不干,吹面不寒楊柳風;“春雨清明濕杏花,小山明滅柳煙斜”,此時的原野,雨柔風順,山清水秀,百花爭艷;“兩個黃鸝鳴翠柳,一行白鷺上青天”,最是一年春好處,情侶手牽手徜徉河畔,孩子們在田野里放飛紙鳶,一家人到公園共賞梨花,三五好友結伴去郊外采挖野菜,舒朗的天氣舒朗了人心情;明媚的春光溫暖著行走的路程,花開花謝,云卷云舒,斜風細雨,燕子呢喃,都成了大自然與人交流的語言。
清明是一滴雨水,年年濕潤在心頭;清明是一盞燈,蠟光相映,寄托著愛,祭奠著生命;清明是一抹鄉(xiāng)愁,心中長留的是那片平原、那座高山、那片海、那個院、那棵樹、那個人、那腳下的土地和那些年的春夏秋冬;清明是講不完的故事,是道不盡的情愫,是綿綿長長的記憶和世世代代的傳承……